
一、展会定档信息
这场备受期待的展会正式定档于2025年4月21日至23日,举办地点位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。作为亚洲设施最为先进的展览场馆之一,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、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丰富的办展经验,将为展会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,助力全球参展商与参观者在此汇聚一堂,共同探索碳中和领域的无限可能。
二、展会背景与意义
实现2030年碳达峰、2060年碳中和,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,也是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求。在此背景下,上海国际碳中和科技展览会应运而生。它的举办,旨在汇聚全球智慧与绿色力量,搭建一个集技术设备展示、成果推广、高层论坛、项目招商、合作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,促进碳中和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,推动低碳、零碳、负碳产业的蓬勃发展,为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。
三、展会主题与核心聚焦
本届展会以“中和科技,碳索未来”为主题,紧扣时代脉搏,深度聚焦多个关键领域。在零碳新工业与传统节能改造方面,展示如何通过创新技术推动工业生产向低碳、零碳转型,以及对传统产业进行节能改造的先进方案;先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展区,将呈现前沿的二氧化碳捕获、资源化利用以及封存技术,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有效途径;数字化智慧低碳管理领域,借助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,展示如何实现企业与城市的低碳化、智能化运营管理;温室气体监测技术设备展区,汇聚各类高精度的监测仪器与设备,助力精准掌握温室气体排放情况;氢能与燃料电池专题,围绕制氢、储氢、燃料电池等环节,展现氢能在能源转型中的巨大潜力;先进的生物质燃料技术展区,则聚焦生物质能的高效利用,探索可持续能源发展的新路径;此外,展会还涵盖碳中和服务领域,包括碳认证、碳盘查、碳计量等,为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。
四、展会规模与参展阵容
据悉,此次展会规模宏大,预计展览面积将超过3万平方米,吸引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参展商踊跃参与。这些参展商涵盖了能源、环保、科技、制造等多个行业领域,既有行业内的领军企业,也有充满创新活力的新兴科技公司,以及权威的科研机构。他们将携带各自在碳中和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、产品与解决方案齐聚上海,充分展示行业发展的前沿水平与创新实力。同时,展会预计将吸引超过10万人次的专业观众到场参观交流,其中包括来自电力能源、钢铁、化工、建材、有色金属、交通及科研等重点领域的企业代表、专家学者、政府部门人员等,为参展商与观众搭建起高效的沟通桥梁,促进贸易合作与技术交流。
五、展品范围亮点纷呈
(一)清洁能源前沿展示
在清洁能源展区,将集中展示生物质能、氢能、核能、水电、风电、光伏等新型能源技术。例如,高效的太阳能光伏板,其转化效率不断突破新高,为大规模利用太阳能提供了可能;先进的风力发电设备,在提升发电功率的同时,降低了噪音与维护成本;前沿的制氢技术,如电解水制氢、生物质制氢等,为氢能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;还有安全可靠的小型模块化核能技术,展示了核能在清洁电力供应方面的潜力。这些清洁能源技术的展示,将为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新思路。
(二)节能降碳创新方案
节能降碳展区汇聚了节能管理、工艺改造及技术升级、资源循环利用、循环化改造等方面的创新成果。企业将展示先进的节能控制系统,通过智能监测与调控,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;新型的工艺改造技术,能够在生产过程中降低能源消耗与碳排放;资源循环利用技术,则致力于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,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,推动产业的绿色循环发展。
(三)碳捕集与利用前沿突破
碳捕集与利用展区无疑是展会的焦点之一。这里将展示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最新进展,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、建筑材料等;低碳、零碳、负碳技术研发成果也将一一呈现,包括直接空气捕获技术、生物炭封存技术等;先进的碳捕获、利用与封存(CCUS)设备与技术,从二氧化碳的捕获、运输到封存,全流程展示了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手段,为工业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关键技术支持。
(四)碳监测与服务全面支撑
碳监测与服务展区为企业实现碳中和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保障。各类高精度的碳排放监测与检测仪器,能够实时、准确地监测企业的碳排放情况,为企业的减排决策提供数据依据;碳核算、碳认证、碳咨询、碳金融等服务机构也将在展区内亮相,帮助企业理解碳市场规则,制定合理的碳管理策略,通过碳金融手段助力企业实现绿色发展。
(五)绿色建筑与交通新风貌
绿色建筑与交通展区展示了建筑与交通领域的绿色变革。绿色建筑设计方案,注重节能减排与自然环境融合,采用环保建筑材料,实现建筑的低能耗运行;新型的绿色建筑材料,如保温隔热性能优异的墙体材料、可降解的建筑塑料等,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;在绿色交通方面,新能源汽车、氢燃料电池汽车、电动自行车等各类绿色交通工具将集中展示,还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,通过优化交通流量,减少能源消耗与尾气排放,展现未来绿色出行的新方式。